美採貿易救濟 台輿論指當局若無策略『恐淪為輸家』

2018-01-25

【中新社台北1月24日電】 美國宣佈對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設限。台灣學者及媒體24日紛紛指出,生產光伏產品的多家大型台商將是美方此次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直接受害者,今後還會有更多產業受牽連;台當局若不拿出有效策略、持續不吭不響,恐將淪為這場貿易戰輸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2日宣佈對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分別採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調查,並輔以嚴苛的稅收措施。美方發起的此次調查,引起中國大陸、韓國等世貿組織成員不滿並號召各方一同捍衛正當權益。不過,台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3日表示,還要等各項細節出來,不會隨便走WTO申訴案。

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調高光伏和洗衣機關稅祗是揭開序幕,今後還有更多產業的台商可能被牽連。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指出,此舉意味著美國重啟貿易保護主義,背棄貿易主流;台灣該表態時要表態,不能不吭不響。

《聯合報》24日刊發分析文章,援引了美國2001年提出防衛措施、歐盟提告並由WTO爭端解決小組認定違法的案例,指出由於WTO對防衛措施的要求較嚴,提告成功率比反傾銷或平衡稅來得高。

文章指,美國是台外銷訂單最大來源(佔比約28%),這次高關稅案證明其貿易保護主義“不祗是喊著唬人”,後續還有鋁材案等。台當局若不拿出有效策略,恐將淪為輸家,“然而,目前尚未能看到當局有清楚的策略”。

台貿易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台灣是美國太陽能電池最大進口來源地(佔美總進口量約45.7%),貿易額達6518萬美元,初步估計受影響廠商至少十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