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智症
2018-01-08
二零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資料中,本澳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人口達八萬七千五百八十三人,佔總人口百分之十三點五,六十五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五萬九千三百八十三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九點一。即五十五歲以上人口約佔總人口百分之三十二點六,未來遇會呈加速增長的勢頭。
長者除了常見的慢性疾病,失智症亦不容忽視。衛生局按照國際數據推算出,估計本澳約有四千名失智症患者。衛生局於二零一七年上半年,已為七百一十八名市民進行認知功能評估,轉介失智症診療中心新症共二百三十一人,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一倍。澳門漸進入老齡化的社會,失智症不容忽視。
本澳長者人口增
本澳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八十點三歲,女性為八十六點歲(衛生局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六年統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根據二零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資料,近五年人口呈增長速度加快,人口老化情況持續。二零一六年八月澳門總人口為六十五萬八百三十四人,較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的五十五萬二千五百零三人增加百分之十七點八。不包括居澳外地僱員及外地學生的本地人口為五十三萬七千零十八人,較二零一一年上升百分之十點七。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六年間澳門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百分之三點三,是過去二十年之最。
本澳人口呈持續老化,年齡在六十五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較五年前大幅增加百分之四十八點六至五萬九千三百八十三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九點一,比重較五年前上升百分之一點九。年齡在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人口達八萬七千五百八十三人,佔總人口百分之十三點五,預計未來十年人口老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本澳四大致死的慢性病為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見的老人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白內障、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部份長者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監察身體變化。不過,病患率低的另一種長者病,就是失智症,即使沒有即時死亡危機,由於長者嚴重時失去自理能力、迷路等,需要家人或院舍照顧,同樣值重視。
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一般病徵表現為記憶及自理能力退化,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推理能力變差等。患者的記憶力會喪失,初期會喪失短期記憶,例如只記得較年青時的事情,今日或近期發生的事情會忘記,例如認不出身邊至親。另外,會有失語症,表現出缺乏方向感、空間感,部份患者會出現妄想、多疑、視及聽幻覺、失眠、憂鬱、躁鬱症等傾向。其思考能力及判斷能力喪失,繼而退化至無法處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現退化。患者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居多,不過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
過去,將失智症又稱為老人痴呆,醫學研究指出,主要是因為腦細胞退化、死亡,引起腦部萎縮、大腦皮質功能喪失。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很多,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最後到末期。每位失智病患者疾病退化的時間、病因,以及因不同的腦部病變,繼而產生不同的障礙程度。要留意以人大病徵,包括﹕記憶力下降、活動力降低、情緒轉變化大、表達能力降低、妄想、產生視幻覺、重複動作、睡眠障礙。具體表現包括﹕忘記近期發生的事,例如東西放在哪裡、迷路、忘記日子、對於遠期記憶比近期記憶清晰。對於原本熱衷的事情興越漸減、減少外出活動等。又或擔心被家人遺棄,出現受迫害的妄想、看到幻覺、日夜顛倒、不斷地做重複的事,例如把東西放進櫃後又拿出來。當自理能力出現嚴重退化,就需要院舍服務。
及早評估、治療
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根治,只能控制病情不惡化。對於嚴重失去自理能力的失知症患者,需要入住院舍。一般的失智症患者,可以由家人或傭人在家居照顧。失智症患者有時會迷路,又忘記自己名字、家人電話等,令家人擔心。
本澳的近年的醫療及民生政策中,不斷致力完善長者晚年生活,針對年智症,二零一六年中成立失智症診療中心。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在二零一八年度社會文化範疇施政辯論時曾表示,政府透過衛生局、社工局建立失智症有善社區,透過服務隊、日間護理中心、長者院舍等,為失智症患者提供家居、社區和住院式的照顧服務,亦為家屬/照顧者提供個案輔導、情緒支援、訓練等服務。因為,照顧者,尤其當照顧者是其家人時,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需要為照顧者提供支援。二零一八年,計劃為有需要的失智症患者安裝定位追踪系統,預防走失。關注失智症長者的照顧以及治療。
特區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制訂了“澳門特區養老保障機制”和“二零一六至二零二五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當中失智症防治工作尤為重要。從早期的預防、發現、診斷、治療和支援等五個方面入手,致力構建澳門失智症服務網路。
二零一六年九月,「失智症診療中心」正式運作,同年十二月,國際失智症協會將澳門定義為全球第了二十七個對失智症有具體政策工作的國家和地區。由於社會對失智症認識增加,早求醫,二零一七年年上半年,為七百一十八名市民進行認知功能評估,若評估後有需要,將轉介至失智症診療中心,二零一七年上半年新症共二百三十一人,較一六年同期增加超過一倍。確診率由過往百分之三十七點五提升至四十五,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減慢其退化症狀。若市民懷疑身邊長者患上失智症,可到衛生中心接受初步評估,若初步評估結果顯示該長者達到一定指標,將會轉介到失智症診療中心作進一步評估,輪候時間約為一個月。
未來兩年,醫療及社會服務範疇方面,將會開展慢性病監察工作,建立本澳慢性病發病率、患病率和致病因素的資料庫,譚俊榮早前表示,由於患失智症長者未來會越來越多,政府必須未雨綢繆,構建失智症服務網路和完善失智症長者的醫療、社區照顧等,讓澳門成為失智症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