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瑜評論
2018-01-01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天鴿」在二零一七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凸顯了特首、司長、局長的問題,直至現在仍未見改善。不只是能力不足,也落實不到問責,更嚴重的是存在卸責、祭旗。市民期望的是在天災當前,得到政府充足的預警、保護、善後,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蔡梓瑜引用美國前總統列根的說話:「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問題。」
對於各級、各範疇官員今年不斷把「智慧城市」掛在口邊,特首辦更在沒有預算公佈下與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蔡梓瑜認為,智慧城市不等於巴士應用程式 (APP)。智慧城市的基本不是資訊科技,而是解難能力,這正是本澳官員所缺乏的。他問:現在解決關閘巴士總站問題的手法能顯示官員有智慧嗎?答案是「不!」
現屆政府餘下只有兩年時,政圈已警覺到,越來越多局長的背景是「崔世安的人」,這不止有利未來兩年的行事,也有可能延伸崔世安的影響力至下屆政府。蔡梓瑜表示,崔世安的確可以有權用盡,甚至在離任前數天都可以有動作,無論是甚麼政治背景,市民和議員應該多加監察。在這問題上理應沒有分歧,因為,涉及的是社會的公共利益。另外,政府應該在明年及早作出選舉和換屆的準備。
在二零一七年的十大讀者關注報道中,「教青局致力提高普通話授課比率」在臉書專頁「吸嬲」最多。蔡梓瑜相信,市民不是反對學習普通話,卻抗拒把普通話變成教學語言,更擔心政府實施強勢語言政策,意圖用普通話消減廣東話。他提醒,民間越來越難與擁有龐大資源的政府角力,若不及時保育,澳門的文化終有一天消失,終有一天與內地城市沒有差別。並強調,民主的社會、教育是促進多元,威權卻是把社會推向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