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123號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51國代表共同發表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北京共識』
2017-11-23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馬元豪 蔣濤)為期2天的首屆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論壇22日在北京落幕。
51國的200位民間組織代表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民間組織的使命”主題,就加強合作網絡建設、促進人文交流、開展民生合作、推動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並於22日共同發表了《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論壇北京共識》(下稱《北京共識》)。
代表們一致認為,古絲綢之路連接東西、延綿千年,促進各國友好交往,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積澱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絲路精神,賦予古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符合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承載著沿線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代表們表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依存和聯系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有力推動了沿線國家的戰略對接、互聯互通、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豐碩,意義深遠。
代表們相信,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有助於夯實經濟合作的社會根基、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而實現民心相通也離不開各國人民的共同參與。民間組織是連接政府與社會的重要橋樑,是聯系民眾、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推動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的成立,為民間組織發揮獨特優勢、凝聚社會力量、推動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機遇。
代表們在《北京共識》中表達了三點建議:
——建議各成員組織在合作網絡的框架下廣泛開展人文交流,以建設文明之路為核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增進各方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客觀認知,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民意基礎。
——建議各成員組織在合作網絡框架下積極開展民生合作,立足基層民眾需求,重點在扶貧、教育、醫療、環保、青年人培訓與就業等領域實施民生項目,讓“一帶一路”建設真正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建議各成員組織在合作網絡的框架下就沿線國家的民情民意、合作需求等保持溝通,研究問題、共享經驗,定期就關注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交流,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民間智慧和力量。
代表們還表示,希望更多國家、組織、企業和社會力量支持合作網絡,提昇合作網絡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各國民間組織交流與合作,不斷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