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駕照互認犧牲本澳出行環境

2017-11-01

【本報訊】政府現正推進內地、本澳駕駛執照互認計劃。交通事務局一方面不啟動公開諮詢,另一方面強調這計劃將令一些居民在內地出行。議員蘇嘉豪 (見圖) 認為,要換取官員口中的「便利」,卻犧牲本澳的出行環境,居民的損失更大。

二零一三年,政府提出「粵澳駕照互認」,引來很大爭議後擱置多年。直選議員蘇嘉豪提出,當年,澳門大學的相關報告結論是社會意見兩極。現在,要把駕照互認由廣東省擴至全國各省,社會的分歧可能倍增。然而,在推出重大政策前,交通局一貫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數據。

直至現在,交通事務局仍不就駕照互認展開「公開諮詢」。蘇嘉豪批評,交通事務局今年不斷製造事端,「公開諮詢」卻是零。這反映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缺乏民意的敏感度,客觀是不尊重民意。蘇嘉豪強調,被動等候市民意見和主動編撰諮詢文本、提供充足數據是兩回事。

「施政不透明、市民不信服,官員的民望必隨之下降。」蘇嘉豪懷疑,現任局長林衍新是否不顧民望,都要在任期內推出所有前任局長汪雲不肯、不敢推出的不適合政策。

有理由相信,實施駕照互認後,本澳的道路負荷將會增加。對於林衍新對最近的車輛負增長沾沾自喜,並以此來推銷駕照互認,蘇嘉豪認為,以上的官員表現令人覺得本澳交通政策短視。並提出,一或兩年的負增長不足以作準,需要較長時間觀察到穩定後,才考慮駕照互認政策。

對於林衍新一再強調,駕照互認將可便利一些居民在內地出行,包括:駕駛者可免試獲發駕照。蘇嘉豪認為,要換取官員口中的「便利」,卻犧牲本澳的出行環境,居民的損失更大。

另外,一九四九年,聯合國制定《道路交通公約》,各締約國持有駕駛執照的公民,可在另一締約國駕駛。蘇嘉豪提出,除了便利外,公約促使締約國的道路交通向著安全的方向發展。不少人懷疑,中國至今仍未加入公約,是否在駕駛考核、道路安全等仍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