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界發佈地衣研究成果 藉活動推廣環境保護意識

2017-10-10

【特訊】澳門綠色環保協會日前與培道中學共同發佈「地衣與空氣質素相互關係研究」成果,並舉行一系列科普研習活動,包括考察前培訓、澳門、香港及國內實地考察、生物監察及報告分析等。主辦單位冀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澳門的地衣分佈情況,探討地衣的生長情況、不同功能的社區及空氣質素的相互關係,並藉此推廣環境保護的意識。

是次活動由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澳門綠色環保協會與培道中學聯合舉辦。發佈會10月6日上午10時在培道中學禮堂舉行。教青局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代處長陳煥珊、澳門教育專業協會會長龔寶美、澳門世邦傢俬建材城董事長侯沐天、澳門收藏家協會會長吳利芬、中澳青年文化聯合會會長鄧俊彥、以及培道中學校長李寶田、澳門綠色環保協會主席倫永燊等出席。

澳門半島空氣質素欠佳

李寶田致辭表示,「地衣與空氣質素相互關係研究」通過一系列研習活動,包括考察前培訓、澳門、香港及國內實地考察、生物監察及報告分析;配合資訊科技,讓學生認識澳門的地衣分佈情況,探討地衣的生長情況、不同功能的社區及空氣質素的相互關係,並加以推廣,讓人人都可利用地衣來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遭受污染,同時提出合理的建議,讓學生與公眾攜手參與提升澳門的空氣質素,為自己家園的環境把關,促進澳門的可持續發展。

李寶田稱,從報告研究分析指出,地衣的存活情況來看,大量的人文活動在澳門半島進行,影響了空氣的質素,澳門半島的空氣質素是普通至欠佳程度,而且正在逐步惡化,使不少殼狀地衣也不能存活。路環市區、郊野公園等區域的樣本,發現大部分樣本均有殼狀地衣及葉狀地衣存活,樣本的地衣覆蓋率較多,個別樣本達7成。而在十月初五馬路海邊的大樹的樣本上,有不少大面積的葉狀地衣存活,以每年生長3到5mm計算,它們已存活逾數十年。

路環空氣污染漸趨嚴重

研究表明,路環的空氣質素相對澳門半島、氹仔及路氹城較佳,但路環地衣的存活面對嚴峻的挑戰。而在黑沙龍爪角及九澳一帶,發現部分樣本上有為數不少已死亡的地衣,顯示地衣的生存條件逐趨惡劣,空氣污染漸趨嚴重;同時,在考察樣本中沒有發現枝狀地衣,反映路環的空氣質素並未達到最佳等級。李寶田又指出,在完成整個研究後,培道中學進行了考察後總結和分享研究成果,希望藉此分享「地衣與空氣質素相互關係研究」項目,向其他年級的同學介紹和認識地衣的結構,種類,以及地衣與空氣素質的相互關係,報告成果希望藉此推廣環境保護的意識。

倫永燊表示,是次項目技術支援由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提供,項目研究取得卓越成果,期望可向全澳年青人推廣更多科普探研項目。

當日活動反應熱烈,培道中學的同學們現場拿著地衣樣本,積極與環保協會教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