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17-10-06

持無有效期接觸式智能身份證的長者可換領身份證

△身份證明局將由2017年10月9日開始,為持無有效期接觸式智能身份證的長者換發非接觸式智能身份證。長者換證為非強制性,持有無有效期的接觸式智能身份證(即身份證上有效期顯示為「------」)的澳門居民,可按個人意願選擇換領非接觸式智能身份證。長者不換領非接觸式智能身份證亦不會影響其證件效力,但無法使用部份《身份證明局服務站》手機應用程式的服務。

為免等候,長者到身份證明局辦理申請手續前可先行預約或使用自助服務機辦理申請。同時,為方便長者辦證,身份證明局亦會與機構合作,派員到本澳老人院舍提供外勤辦證服務,預計一年內可完成外勤換證程序,而有興趣參與的社團或機構亦可與身份證明局聯絡。另,如申請人出示無經濟能力證明,則可獲豁免辦證費用。截至2017年9月,符合資格換證的長者約有3萬7千人,已換領非接觸式智能身份證的澳門居民約有48萬5千人。

申請人可於早上七時開始透過身份證明局網頁(https://webservice.dsi.gov.mo/om/onlinebooking_index_c.html)或自助服務機領取即日籌。如需提前預約,亦可透過身份證明局網頁、查詢及預約電話(2837-0777或2837-0888)、自助服務機或親臨身份證明局取籌及服務處進行預約。

有關澳門特區居民身份證申請手續、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續期自助服務機,以及預約及取籌自助服務機的詳情,可瀏覽身份證明局網頁(www.dsi.gov.mo)。

廣東省科技廳 代表團訪問科技基金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巡視員何棣華、交流合作處處長曾路與副調研員董茗、高新技術及產業化處副處長陳國慶一行四人於9月26日訪問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科技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委員鄭冠偉及高級經理葉桂林會見了來賓。

馬志毅主席在會見中歡迎何棣華副巡視員一行的來訪,並簡要介紹了科技基金的基本情況。他表示,澳門與廣東省高校之間的聯繫密切,隨著近年來澳門科研實力的提高,科研成果逐漸增多,本澳高校與廣東省企業的合作也有所增加,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與澳門大學更於今年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推動廣州市企業與澳門大學的產學合作。隨著今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圍繞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任務,粵澳創新科技合作將邁進新的階段,科技基金將大力支持澳門高等院校建設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在更多領域形成技術高地,向粵港澳大灣區輸出技術成果和提供技術服務,結合大灣區市場和產業化配套,推動澳門科研成果在異地實現產業化。

CEPA升級版進入最後磋商 預計按原計劃年底前簽署

△CEPA升級版第三次高官會會議昨(26日)在澳門舉行,國家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孫彤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丁雅勤聯合主持會議,雙方就CEPA升級版《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進行磋商,在共同努力下,經過多輪的溝通和交換意見, CEPA升級版兩份協議的草擬工作已基本達成共識,預計可按照原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簽署。

會上,丁雅勤感謝商務部和各部委對特區政府工作的長期支持,指出兩份協議的簽署,將為業界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投資機遇,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未來雙方將落實協議的簽署安排和具體宣導工作,讓業界能夠及時地把握CEPA升級版所帶來的機遇。孫彤建議雙方在現有機制和平台的基礎上,建立高層次的經貿合作機制,更好地推進相關工作。

CEPA升級版《投資協議》包含新的開放措施和更全面的保障制度,有利建立明確和穩定的投資環境,促進兩地投資活動和經濟融合。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在理順和更新CEPA文本現有合作內容的基礎上,加入有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元素,以配合未來經濟建設需要,使兩地產業合作邁向新的發展台階。

此外,為配合澳門發展,《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把「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經貿領域的合作」、「深化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合作」獨立成章。同時,協議把旅遊、會展、中醫藥、金融、電子商務、環保、法律和爭議解決、會計、文化、創新科技、教育、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商標品牌等納入重點領域合作,將有利於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二零一七年六月至八月就業調查

△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6月至8月總體失業率為2.0%,與上一期(5月至7月)持平;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為0.5%,則上升0.1個百分點。

今期勞動人口共39.21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71.5%。其中總就業人數為38.42萬人,就業居民共28.38萬人,較上一期分別增加100人及1200人;按行業統計,博彩及博彩中介業的就業人數增加;酒店及飲食業、批發及零售業和建築業則有所減少。

失業人數為7900人,較上一期減少100人,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上升2.0個百分點至17.2%。

與去年同期比較,勞動力參與率下跌1.2個百分點,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均上升0.1個百分點。

「如何將知識產權融入企業管理策略」工作坊

△由經濟局舉辦,作為第三期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歐盟在法律範疇合作項目之一的《如何將知識產權融入企業管理策略》工作坊,將於10月10日及11日上午9:30至12:40,假座水坑尾街162號公共行政大廈地庫一層公共行政大樓演講廳舉行。

工作坊將由下述兩位嘉賓主講:

萬慧達知識産權代理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黃暉博士

萬慧達知識産權代理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姚紅軍律師

工作坊將以普通話進行,並輔以廣東話及葡語同聲傳譯。工作坊將分析下列議題:

企業知識産權管理實務 - 案例分享;

品牌的市場培育 - 案例分享;

商標的法律保護 - 案例分享;

電子商務平臺的知識産權保護 - 案例分享。

是次工作坊旨在加強澳門特區中小企業及居民對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實務及電子商務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包括是次工作坊在內的以“促進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制度的發展和現代化”為目標的第三期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歐盟在法律範疇的合作項目將持續至2019年11月。

合作項目的執行和協調工作將由法務局負責,並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多個不同實體及公共部門負責主辦,包括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歐洲研究學會、經濟局、消費者委員會以及社會工作局。

民署十月份舉辦「遷鳥千尋──濕地觀鳥」活動

∆民政總署與澳門鳥會將於十月二十二日(星期日)上午八時半至十時半在路氹區舉辦「遷鳥千尋──濕地觀鳥」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列全球三大重要生態系統,亦被譽為「地球之腎」

。濕地對澳門來說相當珍貴,澳門的城中濕地雖然袖珍,但在保持澳門生態平衡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濕地是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在路氹城濕地一帶,經常可見鳥類飛翔。

為延續澳門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的美譽,持續推廣澳門濕地保育工作,增加市民對候鳥生態的認識,民署與澳門鳥會合辦上述活動,通過有趣的講解、經驗分享及實地觀察,讓參加者進一步認識珍奇的濕地世界,更可以近距離觀賞在濕地生活的鳥類,學習觀察鳥類的基本技巧及如何與鳥類和平相處等,增加對鳥類生態的認識。

有興趣參加活動的五至八十歲澳門居民,可於十月九日至十一日親往民署各服務站及各市民服務中心報名。費用為每人澳門幣五元,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及十二歲或以下小童免費,名額二十名,先報先得。為響應環保請各參加者自備飲用水。

活動設專車來回接送,當天上午八時於澳門觀音堂開車,如需要在氹仔中央公園(基馬拉斯大馬路)上下車請於報名時說明。查詢可致電2888 0087,活動當天查詢請電6636 6266。若參加人數不足或活動當天遇上惡劣天氣,主辦單位可取消或延期活動,參加者須保留收據以便主辦單位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