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914號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不滿台當局不再收購煙草 煙農擬串聯北上抗議
2017-09-14
【香港中通社9月13日電】臺北消息:屬台灣公營事業的“台灣煙酒公司”今年開始停止收購台灣本土煙草,農委會農糧署也配合輔導煙農離農轉作,但到今年8月底止,全台有1459名煙農,仍有600多名尚未簽署離農;煙農認為,當局停止收購台灣煙農的煙草,卻繼續向境外進口煙草製煙,且既然禁煙、卻允許境外煙商赴台設廠,認為對台灣農民並不公平;因此最快9月下旬將串聯全台煙農北上,到“立法院”、“財政部”、“農委會”抗議表達不滿。
據《聯合報》報道,嘉義縣煙農聯合會理事長賴芳德表示,原本有好幾甲地(一甲等於9699平方公尺、0.9699公頃),但多年來,當局不斷要求煙農轉作,農地早已陸續被收購,現剩下的土地面積不大,當局才說每公頃補助60萬元(新台幣,下同)要求轉作;據他瞭解,到今年8月中為止,還有600多人不願意離農轉作,煙農平均年齡70歲,轉作有困難。
他表示,自己也曾轉作玉米、仙草,但這些作物所使用的農機與煙草完全不同,加上這些作物現在也有進口,台灣生產成本高,海外進口便宜,自種作物缺乏競爭力;他不解,台灣煙酒公司卻仍向境外進口原料製煙,卻不願意收購台灣本地煙草製煙;而當局表明禁煙政策,卻又開放境外煙商在苗栗、台南、屏東設廠,對台灣煙農並不公平。
屏東高樹鄉高齡80歲的煙農楊潤連表示,家中三代製煙,從日治時代種到今年才停止,當局要求轉作,但要“轉種什麼?”就算種其他作物,誰能夠收購、能夠幫忙銷售,煙草契作每公斤收購價206元,轉作其他作物,價格並不如保證收購的煙草好,且農民沒有銷售能力是最困擾的。
屏東縣煙農聯合會理事長楊連榮表示,他會和屏東煙農聯合北上,也曾轉作木瓜和香蕉,單一作物的銷售,煙草仍是價格較好的;且相關設備機械已經投資,現在不種煙,設備不運作非常容易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