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909號
2017年09月09日
星期六
澳發展智慧城市要先利其器 電商支付系統建設薄弱
2017-09-09
【本報訊】澳門網絡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手機應用程式「澳覓」創始人江海濤指,本澳的電商支付系統基礎建設太過薄弱,例如銀行未能提供相關的結算、物流體系未完善等。若要發展智慧城市,網上支付,建議必需做好相關系統基礎建設。
澳門管理專業協會昨假旅遊塔會展中心舉辦「二零一七週年管理研討會---流動新世代下‧O2O數碼營銷策略」研討會,邀請雅虎香港電子商務主管蔡天愛、香港網商會副會長張群、澳門網絡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手機應用程式「澳覓」創始人江海濤、香港泰美商業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周靄儀、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業務總監繆澄宇,分享其在不同專業領域的電子商務管理經驗,以及當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超過一百名商家出席。
目前有八百間食肆加入手機應用外賣程式「澳覓」,日均有四千訂單,透過此平台,為食肆解決送外賣的人手問題,可以提升商家營運效率及降低成本。成立至今十五個月,累計營業額已達一千萬元。用戶人數累計達十五萬人次,九成九九是本地用戶。江海濤指,由於澳日欠缺資訊科技及送外賣的人員儲備,在購建此平台時遇到不少困難。但最大問題並非澳門消費者不習慣使用電子商務平台,只是由於澳人要解決內地銀行作結算帳戶問題,令澳人不太熱衷於內地網購,但在澳覓上,他們的習慣速度也不慢。
要發展電子支付、電子商務平台,他指出,最大問題是在於澳門的電商平台基礎建設上,例如銀行的跨行結算、轉帳等,金融體系發展未能跟上發展趨勢。同時幾大國際地圖搜尋引擎,都沒有澳門的詳細地圖,在物流運送上遇到不少困難。他建議,必需做好相關系統基礎建設,包括完善支付體系、物流體系、地圖位置信息 (LBS) 體系,方能推動澳門發展智慧城市。
另外,張群指,香港已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硬件觸屏購物方式,即透過一個設備,將商家產品向消費者提供選購,打破地域、檢疫入口、物流等問題。目前,內地已有一千五百部此類的觸屏設備,試運九個月成效不錯。不過,由於港、澳地區本土消費市場有限,內地消費者對於港、澳品牌或其所銷售、代理的品牌未必認識,在內地宣傳推廣上需要多化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