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水浸紀錄公布 氣象局認因故障或未測出最高值

2017-09-06

【本報訊】五十三年來襲澳最強颱風天鴿遠去十四日,氣象局終悄悄在網上發布其紀錄資料,披露全數兩個潮汐站和近半路面水位監測站曾在風災中因故障和斷電沒錄得完整資料,承認或未檢測到最高值。當中錄得最高潮水位只五點○四米,與工務局當日稱的五點五米還差了一大截。

代局長梁嘉靜曾宣稱在上週公布天鴿和帕卡兩風的風加和水資料,到昨日才被發現官方已將天鴿的資料上載官網公開(http://www.smg.gov.mo/smg/database/pdf/typhoon/c_1713.pdf),四頁內容包括該風始末發展、路徑圖、風球和風暴潮警告記錄,以及氣象、水位和潮汐監測站相關紀錄摘要等。

半數路面監測站停運或沒檢出最高值

當日水浸浸到多高的問題上,該資料未給出答案,因為局方的十七個路面水位監測站裡,有八個曾中斷未能持續監測,包括處於全澳最低窪、水浸最深的兩個內港站,在當日約十一時半、剛發佈黑色風暴潮就已停止,其餘六站則在十二時後陸續停機。

當中錄最高水位的為一點六二米、在十二時五分停運的康公廟站,而兩內港站最高水位則停在一點五四和一點五六米。氣象局備註稱,有關資料停止時間與最高水位時間相同,即可能因故障或電力供應中斷,而未能檢測到最高值。

兩個潮汐站亦捱不過中午

設在媽閣和青洲塘的潮汐站亦遭遇相關命運,其分別於當日十一時二十分和五十二分停運,錄下的最高潮汐水位分別為四點五一米和五點○四米。

若以青洲塘數據推算,配合內港最低路面三點一米計,即當時內港該處或浸至近兩米,基本讓人沒頂。另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曾指當日潮水最高達五點五米,但這與氣象局的顯然還差一截,箇中數據來源尚待官方釐清。

此外,天鴿最高風速為一百三十二公里,於友誼橋錄得,打破九三年貝姬的一百二十四的紀錄,而最高陣風則在大潭山錄得,達二百一十七公里,超過六四年露比的二百一十一公里。十二個氣象監測站也有兩個因儀器故障或電力中斷致數據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