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818號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
批政府把關不嚴僱主過分依賴削澳競爭力 工聯非絕對反對輸勞
2017-08-18
【本報訊】本澳外僱人數由二零零二年二萬六千多人,增至目前十八萬多人,升幅七倍。議員關翠杏、林香生、李靜儀均表示,不是絕對性地反對輸入外僱,認同外僱是支撐本澳經濟發展的其中一部份,但批評政府在外僱輸入沒有嚴格把關及作輸入後的跟進,以致本地僱員未能受惠於經濟發展,也未能吸引年青人材留澳工作,僱主過份依賴外僱,忽視本地僱員培訓和發展,長遠影響本澳的競爭力。三人再次促請政府,檢視外僱政策,令本地人有向上流動機會。
三名議員昨總結過去四年的議會工作。三人指,今屆立法會四年工作會期所通過的五十二項法律中,最關注勞工範疇的法律,例如修改《勞動關係法》調升“無理單方解約”的賠償金額上限、修改《工作意外及職業病損害的彌補制度》將颱風天上下班的意外列為受法律保障、制訂《勞動債權保障制度》、制訂《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與公職人員息息相關的《公共部門勞動合同制度》和《修改第一四/二零零九號法律〈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擴大無煙工作環境的《修改第五/二零一一號法律〈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建造業職安卡制度》等。他們批評,政府輕視適時立法和完善制度的重要性;拖拉多時,勞動立法過程漫長。認為完善勞動保障的作用不僅是要保護僱員,亦是為避免剝削行為、拉近貧富懸殊、規範行業健康發展、達致社會穩定。政府承諾修訂但仍未立法的有:規管及禁止非居民以旅客身份轉為外地僱員問題、完善建築業職安健規範及建築業層級分判問題的規管、修訂《核准發出准照予職業介紹所之制度》、修訂《勞動關係法》(增設有薪侍產假及落實疊假補假)、打擊非法工作的方案等,以及多度提交但未能衝破商界議員關口的《工會法》,未來勞工界要繼續努力爭取。
代表本地工會運動的團體,三人經常批評政府的外僱政策,被誤解為在外僱政策上為反對而反對。三人澄清,不是絕對性地反對輸入外僱,而是在部份層面上對外僱政策的不認同。
關翠杏批評,政府在外僱輸入上沒有嚴格把關及作輸入後的跟進,部份外僱輸入本澳後從事的工作與其申請職位不符。多年來,由於外僱的輸入,部份行業的本地僱員就業條件和行業工資中位數被拉低,工資未有提升,以建造業最明顯。也由於外僱充斥,僱主忽視對本地僱員的培訓,影響本地僱員向上流動,本地僱員未能受惠於經濟發展,也未能吸引年青人材選擇留澳工作。以輕軌為例,政府目前只輸入建造人力資源,有沒有為將來營運所需的本地人才儲備作部署和考慮?
她批評,僱主過份依賴外僱,忽視本地僱員培訓和發展,長遠影響本澳的競爭力。僱主應深思,本地僱員才是支持本澳經濟長遠穩定發展及提升競爭力之源,促請政府,檢視外僱政策,作好數據掌握,了解行業人資情況再審批企業外僱額。
李靜儀則批評本澳的技術移民政策粗疏,並非能為澳門輸入專才。她反映,有企業人力資源部僱員反映,公司所輸入的技術外僱,只是僱主在聘用他工作一定年資後順道代為申請技術移民。技術移民的學歷要求、工作職位要求都相當粗疏,未能做到真正輸入本澳所需外僱的實際功效。
林香生希望,政府有逆向思維,站在其他角度多思考。希望外僱政策不只是為個別行業、企業好,也為提升社會層面確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