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嚴重幹擾司法視而不見 台媒批蔡英文根本是『裝瞎』

2017-07-13

【香港中通社7月12日電】臺北消息: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拍板司法改革,引發廣泛爭議與質疑。《聯合報》12日發表社論批評,面對政治對司法的嚴重幹擾,蔡英文視而不見,卻放言司改,這根本是“裝瞎”。

這篇題為《蔡英文射出之箭,為何總落回自己身上》的社論分析,蔡英文拍板司法改革四大重點,包括打造中立的司法體系、建立法官淘汰機制、裁判書親民化、人民參審制等,並要求相關部會提出具體改革時程。這些,表面看似洋洋灑灑,但對照貪腐的陳水扁正在外面趴趴走,而民進黨內要求“赦扁”的聲音響遍四野,蔡英文此時提出司改主張,只怕正當性已先蕩然。

“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見自己的問題,這是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的最大罩門”。因此,蔡英文大張旗鼓發射的改革之箭,最後往往繞回來落在自己身上,其實毫不令人意外。以陳水扁為例,這位保外就醫的貪腐者天天挑戰公權力,踐踏司法尊嚴,而整個蔡政府卻裝作若無其事,任由扁醫療團隊在那裡編造藉口,任由挺扁人士在那裡指手畫腳。

面對政治對司法的嚴重幹擾,蔡英文視而不見,卻誓言要從周邊建設鞏固司法威信,這已不是“見秋毫而不見輿薪”,而根本是“裝瞎”。執政的民進黨一邊公然破壞司法制度,一邊放言進行司改,人民會相信嗎?

社論說,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以華航空服員罷工為例,蔡英文乘著新上任的風光向他們示好,讓華航對工會的要求照單全收,展示主政者的無盡體貼。結果,卻換來華航的嚴重虧損,為了施其個人小惠,卻把公營事業的經營理性拋在腦後。

異曲同工卻為害更烈的,是“一例一休”修法。蔡政府罔顧產業的不同特性和規模,用傳統製造業的思維來框限勞動時間,表面上美其名“照顧勞工”,實質上卻讓勞資雙方同受其害。更惡劣的是,在新法對經濟的衝擊一一浮現後,蔡政府竟採取“鴕鳥戰術”,一方面不願修法改正其錯誤,另一方面更要求縣市政府暫勿執行勞動檢查,以免傷害太大。如此首鼠兩端地蹉跎觀望,完全自失法治的立場,也暴露了蔡政府投機而怯於負責的本質。

社論指出,蔡政府射出的改革之箭,為何總像回力棒一般飛回來擊中自己,原因包括:一是美好的口號太多,而細膩的思維太少;二是追求近利的躁動太多,長遠發展的見識不足;三是自我膨脹的欲望太大,但自我實現的本事太少。概括而論,其實就是“權力”與“能力”太不相稱:權力很大、欲望很多,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權衡整體的輕重緩急及複雜的利弊得失。不僅如此,這又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要解決的問題沒解決,會影響民意支持,執政者再進行下一場改革,民眾信任度又更打折,接下來又是更多的不信任。

以前瞻建設為例,這是蔡政府唯一一個以“發展經濟”為著眼的計劃,而不是以“分配”為目的的改革,理論上,這應該受到外界的熱烈歡迎,但為何卻有過半的民意反對?理由無他,就算一般市井小民,也看得出這個大頭大腦的計劃其實是胡亂拼湊而成,看不出任何“前瞻”的策略性眼光。

社論表示,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是蔡英文的一大缺陷,因此造成決策路線的一錯再錯。明明看到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卻不願誠懇面對及解決,則是整個民進黨共同的心理障礙,不斷在自我蒙蔽中流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