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結構檢測費大傷民 陳德勝冀創設墊資機制

2017-06-27

【特訊】就日前香港有唐樓露臺劏房外牆連地板穿底塌下事件,初步相信因樓齡及日久失修問題引致意外,其實澳門存在同樣的問題,應該引以為鑒。

城規委員會委員陳德勝表示,澳門約有2,700幢樓齡超過30年的低層樓宇,其中有不少因日久失修已經非常破舊,有公共渠管破裂、水電管線殘破,甚至外牆石屎剝落、綱筋外露的情況,今次香港的唐樓露臺劏房外牆連地板穿底塌下事件,正好為澳門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引以為鑒,做好樓宇結構及外牆的檢測和維護工作,防止有同類事件發生。

陳德勝進一步表示,樓宇結構及外牆的檢測和維護工作往往需要龐大的費用,一般需要小業主共同負擔,但是要向小業主籌集資金時往往非常困難,導致工作無法進行。早前政府推出低層樓宇共同部分檢測臨時資助計劃,資助額按分層建築物獨立單位的數目而定: 20個單位或以下不超過澳門幣$30,000.00; 21至50個單位不超過澳門幣$40,000.00;51個單位或以上不超過澳門幣$70,000.00。

可說是部分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但是按照工程界專業人士的估算,資助額只約佔整個檢測工程的三成, 其餘七成的費用需要小業主自付, 另外, 如果樓宇結構有問題或外牆有石屎剝落的現象﹑公共渠管爆裂等, 這些有即時危險﹑有嚴重衛生問題需要緊急維修時, 都無法等待向小業主籌集維修資金才進行, 所以建議政府擴寛樓宇維修基金的適用範圍, 創設墊資機制, 由政府先墊資維修費用, 讓他們可以先進行維修, 拆除“定時炸彈”再籌集資金償還給政府。

另外, 澳門很多樓宇都有僭建物, 現時政府不容許居民新建或維修現有僭建物, 一旦發現需要即時拆除, 導致即使市民發覺住宅僭建物老化有危險也不敢維修, 希望政府要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 避免類似今次香港的唐樓露臺塌下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