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519號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黃山歸來不看岳 織金洞外無洞天 如果一生只想看一個溶洞,非織金洞莫屬 !
2017-05-19
【本報記者報導】澳門萬人遊貴州考察活動的第一站為「織金洞」,該洞位於貴州西部織金縣東北23公里處的官寨鄉,距離貴陽市約120公里,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以沉積岩為主的「溶洞」。景區總面積307平方公里,洞內岩溶堆積而成的 「鐘乳石」多達40餘種,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地溶洞不同的形態和類別,因此也博得「地下藝術寶庫」、「天下第一洞」等雅稱。
千姿百態鐘乳景觀
溶洞指的是由雨水或地下水溶解侵蝕石灰岩層所形成的空洞。又稱鐘乳洞,石灰岩洞。石灰岩主要的成分為「碳酸鈣」,遇到水和二氧化碳便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可溶於水的「碳酸氫成鈣」。在經過短者數十萬年,長者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年的沉積鈣化後,便會在地下形成空洞,在地表形成「溶溝、溶槽」。當這種含鈣的「碳酸氫成鈣」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時,一部分鈣質便會以「石灰岩堆積」的形態沉澱下來。由於這種變化的過程,是發生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溶洞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石鐘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也就是一般通稱的「鐘乳石」。
貴州織金洞原名「打雞洞」,是由於以前苗家青年男女經常在洞口踢毽毛球,當地稱之為「打雞」,因而得名。洞內遍佈「石筍、石柱、石塔、石花、石芽、捲曲石、雲碟、梅花田、珍珠田、邊石壩」等,40餘種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景觀。溶洞目前已開放的部分全長6.6公里,岩壁最寬處175米,相對高差達150米。洞內空間開闊,地形跌宕起伏。根據不同的景觀和特點,分為迎賓廳、講經堂、雪香宮、壽星宮、淩霄殿、等景區,較著名的鐘乳石景觀包括 : 「金塔之城、雪壓青松、鐵山雲霧、寂靜群山、百尺垂簾、捲曲石、廣寒宮、霸王盔、大壁畫、銀雨樹、普賢騎象、婆媳情深、十二生肖、姊妹樹、螺旋樹」等。
地球之寶「銀雨樹」
織金洞內望眼所及,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無論是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景物,都會令人心神震撼,歎為觀止。特別是那高17米的銀雨樹,挺拔秀麗,亭亭玉立於白玉盤中,猶如象牙雕刻的玲瓏塔,披金撒銀。白色玉盤形成於15萬年前,它們形成分塔狀石筍、松球狀石筍、花狀石筍三個階段。早期是洞頂滴水形成一個個滴盤,滴盤重疊,成為塔狀石筍;後來滴水又綬慢流淌,對下部進行溶蝕,分割成松球狀石筍:最後頂部的水又使葉片加快,便形成瓣狀石筍。10多萬年來,形成銀雨樹的滴水線位置始終沒有變遷,水量是恒定的,可見銀銀雨來之不易。著名地質學家孫大光說:“把銀雨樹稱為國寶還不夠,應稱之為球寶——地球之寶,無價之寶”。
貴州織金洞以豐富的岩溶地質現象,記錄了貴州高原近200 餘萬年的滄桑變化,它在岩溶地貌、岩溶水文、地質、古代氣候變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對貴州織金洞評價甚高,聲稱:「如果一生只想看一個溶洞,則非織金洞莫屬 !」貴州織金洞並且贏得「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的讚譽。
游織金洞有感
驅車二百不算遠,織金洞天別生面。
四百餘梯扶搖上,九曲回廊奇峻險。
飄渺峰來佛生花,銀雨樹下萬年長。
霸王盔甲姐妹花,廣寒宮中有仙家。
瀟灑游遍淩霄殿,天上人間兩渺渺!
(考察活動分三期報導。此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