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213號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新青協討論會熱議車位及控車問題
2017-02-13
【特訊】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日前舉辦以「爭車位,爭櫈仔?」為主題的「青年友計傾X Cafe巡禮」討論會,由新青協參與社會活動委員會副主任容啟亮擔任統籌及主持,並邀請到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郭敬文及委員高岸聲擔任嘉賓。是次活動吸引了約二十名青年朋友參加,期間參加者相互探討澳門停車位數量、分佈以及整體交通的完善等看法。
討論由參加者分享自身出行方法及對車位問題的見解開始。有參與者認為本澳各區車位分配不平均,尤其是人口密集的舊區缺少停車場配套,認為政府應先解決舊區居民的出行問題。另有參加者建議澳門引進“共用車位”的概念,分享私人車位,更好地利用車位資源,相信能對泊車及交通環境有正面幫助。容啟亮亦提及新加坡現時的公共住宅、私人公寓、公共服務區和商業服務區,大部份車位均是“只租不售”,車位的使用率大大提升,建議澳門政府可參考相關政策,要求新建的私人房屋設有若干數量的“只租不售”車位,增加車位的流動性及使用率。
郭敬文認為要解決澳門的交通運輸問題,必須要考慮澳門城市發展的特殊性,按先後緩急解決,長遠之計是要發展集體運輸;車位方面,應以公平為原則來體現“用者自付”的概念,透過不同的方法,讓駕駛者考慮應付的成本,在使用公交和自駕出行之間取平衡。他又認為近期與交通相關的價金表有所調整,是體現了政府勇於承擔和發揮專業水準,作出應做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合適的。政府理應回應市民的訴求,急市民之所急,並且實行上保留彈性,同時實行科學管治,檢視民生政策法規,尤其是相關的經濟手段會否落後不足。
高岸聲指出除經濟手段外,本澳政府在不同範疇均有作出配套工作來控制車輛數目;再者,澳門交通路面資源有限,要做好公交服務再談控車並非合乎現實情況的做法,而事實上經濟手段的成效則是立竿見影;相關政策實行初期,社會或會有不適應的鎮痛階段,市民要逐步習慣,政策方能見成效。他又認為評論政策成效不能以當下個人感受作為依據,而要以長遠和宏觀的角度出發,相信公眾能發現和理解其對社會整體的益處。
容啟亮在總結中表示,鄰近的香港人口數目約七百萬人,機動車輛數目只佔人口總的十份之一,相比澳門有六十多萬人口,卻擁有將近人口總數四份之一的機動車輛,認為澳門的車輛數目現處於一個不合理的水準,車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車輛數量過多。面對龐大的車輛數目,盲目增設車位以滿足不合理的車輛數字並非理性和可行的做法,他建議應以控車為先,並優化公共停車位資源,以解決現時車位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