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213號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林宇滔指荔枝碗拆留不在驗樓報告 危樓也可救回保育
2017-02-13
【本報訊】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聲稱,路環荔枝碗十一個地段的船廠是「危樓」,卻拒絕公開驗樓報告,而且,決定清拆前沒有諮詢文化局意見。傳新澳門協會籌委會召集人林宇滔認為,重點不在於驗樓報告。若只看建築物殘破程度的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鄭家大屋等或許早就不被保留。
政府藉口堂皇卻沒道理
「業主覺得要保育,即使是危樓,都可以救回來。」林宇滔表示,政府就是荔枝碗船廠的業主,保育或拆毀在於政府的「一念之間」。早在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政府拒絕向船廠地段佔用人發出《臨時佔用准照》。然而,過去一年多,身為業主的政府沒有履行維護相關設施的責任,讓船廠繼續腐爛,現在便公布清拆。他覺得,政府的藉口堂而皇之,卻沒有道理。
二零一二年,政府提出《路環舊市區荔枝碗規劃研究》,其保育等規劃方向是基本上得到認同的。二零一六年,十一個荔枝碗地段已歸回政府,完全有條件活化。但是,政府既不落實多年前的規劃,又不提出和落實新的規劃。林宇滔問:「政府是否由頭到尾都想清拆船廠?」
日前,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表明,荔枝碗船廠有價值、特色,屬文物級別,應可修復不拆。對此,林宇滔提出:為何文化局不及時啟動荔枝碗的文物評定程序?《文化遺產保護法》在二零一四年生效後,文化局已進行文物普查的工作。該局需要回應:荔枝碗片區是否在文物普查之內?他提醒,本澳約有九十個經過文物普查的、有待啟動文物評定程序的建築,現在卻是「零保護」。
林宇滔表示,以往,本澳很多沿岸位置都有船廠,荔枝碗是本澳最後一個木船生產的集中地。政府的二零一二年規劃研究也提出,荔枝碗是珠三角少有的木船生產基地。他認為,保育荔枝碗可推行本土歷史教育,也能吸引旅客。並說:「我覺得,任何一個澳門人,了解澳門文化歷史的話,都應該想到 (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