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211號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台灣八成消費者有意願使用移動支付
2017-02-11
【中新社臺北2月10日電】台當局“經濟部”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移動支付的最新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八成以上消費者有意願使用移動支付。
據台灣《工商時報》10日報道,該報告顯示,80.2%的消費者有意願在未來開始或繼續使用移動支付;已開始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中,更有96.1%的用戶有意願繼續使用。
據介紹,此次調查定義移動支付為“使用智慧手機,透過二維碼、近場通信技術感應、聲波傳輸或一維條碼,在實體環境付款並取得商品或使用服務的支付方式”。手機軟件內購買、電信賬單支付等方式都不在該調查的定義範疇。
根據調查,不同消費者族群的認知度存在差異,男性(86.6%)認知度普遍高於女性(80.6%),IOS用戶(88.8%)認知度高於Android用戶(81.7%),認知度最高的年齡區間在36至55歲之間。
相較于現金支付和刷卡支付,更多人願意以移動支付的方式付款。MIC官網報道指出,已開始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中更偏好此方式的群體已從2015年的59.4%升到2016年的66.1%,還不能進行移動支付的消費者中希望使用此方式的群體也從2015年的19.2%升至2016年的30%。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稱,消費者除了交易付款功能,也期望移動支付能被應用在更多元的生活領域,排名前三的“賬單繳費”、“轉賬服務”和“消費拆賬”是業者可以發展的方向。
根據調查,支持移動支付的商家普遍更獲得消費者青睞。此外,消費者開始願意將個人資訊提供給商家參考,當中又以已開始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最為明顯,高達56.8%的用戶表示願意。
MIC還發現,消費者對於身份驗證的接納方式出現轉變,“掃描指紋”已超過“輸入字母”的比例,達到62.7%。胡自立說,安全性始終是近年消費者是否使用移動支付的首要考量。台灣發展移動支付,業者與商家除了應該提供消費者更具安全性的使用環境,也宜把握消費特性,作為行銷推廣策略的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時間為2016年第4季度,總體樣本為1059份(男性529份、女性530份)。MIC強調,本次調查的受訪者均擁有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