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朴」集會…… 克制的韓國警察

2016-12-26

十一月十二日傍晚,在光化門廣場的百萬人「倒朴」集會結束前,已有大批群眾意圖前往總統府 ── 青瓦台,並集結警方的路障前。或許,港澳讀者從傳媒得到韓國警察的形象是對付示威者時「不手軟」、「不留力」。今次,至少是今次,本報記者與韓國警察的近距離經驗,卻是意想不到。首先要提出的是,有別港澳,韓國警方沒有公然阻礙記者採訪,連「小動作」也沒有。

近年,筆者無數次採訪香港及澳門的警民對峙、衝突、清場。在對峙時,前線列陣警員的姿態總給人一種「食硬你」的恫嚇、肅殺感覺。看來,他們在等待,等待「不服從警令」的、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推壓或越過防線,便可依法使用身上的武器 (警棍、胡椒噴霧等) 狠狠地反擊、懲戒。有權用盡的上級則在後方指揮。或是立即拘捕,或是事後搜捕,跟著便是檢控。

十月十二日晚上,起初目睹韓國警方布防時,即時感到「不安」,但是,這感覺沒有持續很久。警方在通往青瓦台的道路中央築起一道人力不能推倒的高牆,道路兩旁則停泊很多警察的大型巴士,一輛車頭緊貼另一輛車尾,形成一個「馬鞍」的「圍牆」布陣。高牆上有數十名穿上防暴制服的警員戒備,俯視牆下近千示威者。

當時,在那個擠迫的環境,示威者根本沒有逃跑的退路。只要警察使用武力 (例如:向牆腳的示威者施放胡椒噴霧),一定發生「人踩人」的慘劇。沒有,韓國警方沒有這樣做。他們容許越來多越示威者聚集,容許示威者長時間拍打高牆,甚至沒有襲擊或拘捕爬到高牆頂部的、身手敏捷的年青示威者。警察只在堅守,沒有私刑,更沒有發洩。

直至凌晨三時多,餘下示威者不足二百人,警方才展開清場行動。由數百警員把示威者推擠離開行車道,整個過程沒有揮動警棍,沒有使用胡椒噴霧指向示威者,更不會進行追捕,近乎「零暴力」。事實上,與示威者身貼身的前線警員,身上沒有一件武器,只有自我保護的裝備。他們可說是相當被動,只是讓後排的同僚把自己推向示威者而已。

除了那個「馬鞍」路障外,外圍行車道和地下行人道也有很多警員佈防。由於動用警力龐大,前線警員遭到不少市民指斥。但是,他們急召增援來「壯大聲勢」,也沒有使用任何卑鄙的手段對付眼前的斥責者,他們只是站著緊守崗位,其面部表情反令人覺得有一份歉意。除了指斥外,也有市民體諒警員說:「辛苦了!」,甚至送上飲料。

無可否認,在近月一次接一次的「倒朴」示威中,韓國警方相當克制。不過,韓國警方以往可說是惡名昭彰,一而再,再而三以暴力驅散和平示威的民眾。以去年十一月的十三萬人示威為例,警方一貫嚴陣以待,最終,不只出動水砲車,還不遵守法律指引,向六十九歲農民白南基的頭部發炮,昏迷送院三百多日後去世。據悉,相關警官卻獲升職。

這裡無意美化韓國警察,但一定要指出的是,他們今次選擇不使用所謂合法的武力來為領導人解決政治問題,也不對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動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就算有零星推撞或輕傷,最終都是和平結束。有一說法:那些負責指揮的警隊高層,其本人或親友在三十多年前曾被獨裁政權的軍警鎮壓鎮至傷至死,他們今天怎能施以毒手?

在這個抗爭現場,另一令人注目的是青年人,尤其是女生。有別於 KPOP MV、韓劇中出現的,她們堅定地站在警察的高牆下,領導著留守的同輩,長時間有節奏地拍打、喊口號,直至深夜,縱使當時已有很多成年人離開了。當警方驅散時,有別港澳的女生,她沒有退守後方支援,而是與男生一起手牽手、肩並肩形成人鏈應對。

莫非,他們不知道那一夜不能推倒警方的「高牆」?不知道根本不可能靠近青瓦台?但是,他們就是留下來。或許感到無力、憤怒,但是,看來沒有失望。他們堅持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分辨對錯的良知的要求。國家、社會有真正進步、錯誤得到糾正就在於此。其中,警察應有一個角色,或是為卑劣的政權「打殘」這股力量,或是克制,讓越來越多青年人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