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國未來流動人口將繼續增加

2016-10-21

【香港中通社10月19日電】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司19日發佈《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指出中國去年的流動人口規模達2.47億,佔總人口的18%,相當於每6個人中就有1個是流動人口,這一數字預計還將繼續擴大。中國人口向東部沿海流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且流動家庭化的特點越來越突出。

中國新聞網19日報道,未來一二十年,中國仍將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按《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進程,2020年中國仍有2億以上流動人口。“十三五”時期,人口繼續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線地區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續增長,中、西部地區省內流動農民工比重明顯增加。

中國衛計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指出,跨省流動更多向東部集中,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則主要接受省內的流動人口,很少有東部地區的人跨省流向西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指出,往沿海大城市流動的趨勢過去40年基本是穩定、持續的,隨著近年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等戰略的深入實施,流動人口應該逐漸會向中西部分散。目前成渝、武漢等部分中西部城市接受流動人口的規模比例也在逐漸提升。不過總體而言,向東部集中的趨勢還未從根本上改變。東部城市要在迎接流動人口、解決流動人口相關問題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同時中西部城市要做好準備,迎接更多流動人口的到來。

報告還指,新生代流動人口佔比持續提高,流動人口平均年齡明顯上升。2013年調查的務工經商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中,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佔48.8%。去年這一比例已達51.1%。流動人口老化速度也快於全國人口,2013年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為27.9歲,去年為29.3歲,增加了1.4歲。

去年中國衛計委流動老人健康服務專題調查顯示,流動老人佔流動人口總量的7.2%,年齡中位數為64歲,其中約80%低於70歲,70-79歲的佔18%,80歲以上的高齡流動老人不到5%。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構成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為與子女團聚或自行異地養老的比例為25%,仍有23%的流動老人因務工經商而流動。

王謙指出,中國人口流動家庭化的特點越來越突出,首先是青壯年獨立的流出來,然後是夫妻倆流出,然後是趕緊把孩子接過來,再往後就是整個家要搬進來,全世界都是這樣的規律。中國也已進入以家庭化遷移為主要特徵的階段,因此流動老人數量不斷增加是大趨勢。

王謙續指,流動老人確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比例不低,達到22%。因此,下一步流動老人對醫療衛生方面的服務需求會增加。其在城市居住會更加穩定,因此整體來說,在制定各種社會經濟政策時,要更多考慮老年人的需求。

段成榮指出,未來流動遷移人口還將繼續增加,尤其帶戶口遷移的人會逐漸多起來,這是現代化過程的必經之路。因為中國現有的約2.5億流動人口絕大部分會留在當前城市,農村進城人群絕大部分會很快加入流動隊伍中,“城城流動人口”也在逐漸增加,此外,少數民族人口等參與流動程度相對滯後的群體也將明顯開始加速流動。(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