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太空之家 』是如何煉成的?

2016-09-17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屈婷 喻菲 伍軒)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十月中下旬,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會在距離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上,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為航天員組建“太空之家”。

未來,中國將開展航天員中期駐留任務、在軌維修技術試驗任務,以及一系列空間應用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等任務,夯實建設空間站的基石。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締造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院長張洪太說:“我們為航天員打造‘五星太空之家’,讓他們在遙遠深空體會到‘家’的舒心和溫暖,能夠更為安全、高效、愉悅地投身各項飛行試驗任務中。”

高智能“大腦”SpaceOS2

說起航天器的智能化“大腦”,人們總會聯想起無機質的聲音、無處不在的自動化裝置。有時,它們還會有性格,可愛或憂鬱,是航天員們太空冒險的“左膀右臂”。

拋開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的“腦洞”,現實中,“天宮二號”的SpaceOS2操作系統絕對滿足你對“高智能”的想像。它可以自主地進行航天器飛行軌道、姿態調整、運行狀態的智能化診斷,以及遙測下傳、地面遙控指令的執行。

SpaceOS2系統還可以實現“一心多用”。它能同時管理運行幾十個任務,並具備著從三台互為備份的計算機中發現錯誤、下達正確指令的“三機容錯”功能。這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多臺計算機在故障時的無縫切換,為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生命保障。

有趣的是,太空探索與科幻想像在某種程度上的互相借鑒,在SpaceOS2系統上也有體現。就像很多飛船的人工智能一樣,SpaceOS2系統有一個非常舒適、直觀、清晰的顯示界面。工程師們稱之為“太空高智能APP”——儀錶控制器應用系統。

這個界面整合了航天器十多個分系統的所有數據,把複雜、晦澀的專業數據濃縮成為52組畫面,實現了在軌海量信息的圖形、文字、動畫的智能化處理與顯示,極大降低了航天員在軌操作的負擔和難度。

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天宮二號”在入軌中,就面臨著發射過程中高低溫交叉“冰火兩重天”、劇烈震動的挑戰。萬一,艙內的設施壞了怎麼辦?

答案是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比如說,像供配電、熱控、數據管理等重要的系統,都實現了高度集成化模塊設計。一旦發生故障,技術人員像插拔U盤一樣,快捷地拔下損害的部件,插上一個新部件後,設備恢復了正常運轉。是不是很像科幻電影裏的場景?

特別是智能配電單元,承擔著整個艙內的電力供應,是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設施。“天宮二號”上首次採用了“插拔式”的結構設計,在地面的模擬試驗中,技術人員只需用幾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維修更換。

“健身神器”骨丟失對抗儀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合體後,這個太空“兩居室”該怎麼分配呢?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透露說,航天員吃飯、生活在神舟飛船內,工作、娛樂及鍛鍊身體在“天宮二號”內,再加上單獨的睡眠區、垃圾存放區,組合體的空間被緊湊地格成了多個功能區。

等等,鍛鍊身體?在地球上,一個月不健身不是很常見嗎?為什么要在“寸土寸金”的太空艙內,專門為航天員辟出健身區呢?

原來,在太空失重環境下,人的身體發生一種失重生理效應,產生諸多不適應的感覺,還會影響到健康。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會導致骨質疏鬆。

於是,為航天員量身定制的“健身神器”——骨丟失對抗儀就誕生啦。顧名思義,它是對抗骨質疏鬆的利器。有趣的是,它還是“中醫”療法:通過敲打人體小腿部位相應穴位,刺激骨骼、改善血液循環,保障骨骼健康。

跑步機、“動感單車”……在“天宮二號”大約15立方米的工作、生活區裏,這個專門供鍛鍊身體用的地方叫“跑臺”。為了節約空間,它和工作用的“多功能平臺”都被巧妙地設計成折疊收納,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

與家人私密通話的“雲插座”

私密、溫馨,是“太空之家”宜居的關鍵。從整體上看,“天宮二號”用米白、深灰和天藍色裝點:墻是米白色的,底部是深灰,工作臺等面板則是天藍色。多層次的顏色劃分,給人清爽的感覺。

在“夜晚”,“天宮二號”採用了米黃色的照明。在睡眠區,不僅設置了床前燈,燈光最低亮度也進行了再調低,照度範圍進行了調整,幫助航天員安眠。

值得一提的是,睡眠區裏還增加了“雲插座”,可供航天員與家人進行私密通話。借助天地鏈路,航天員在軌時,不僅可以與地面視頻互動,還能閱讀電子書或期刊、看電視新聞和比賽。設計人員還貼心配置了可以外放的音響設備。

對於之前“天宮一號”的軟質內飾,航天員反映說“一踩一個坑”,在失重狀態下,不能很好地借助踩踏內部結構的反作用力。如今,“天宮二號”全面採用了輕量化的硬件材料。

此外,“太空之家”的多個區域還增加了不少硬質扶手,並貼心地引入了駐留腰帶、頭戴式無線藍牙耳麥等人性化設計,解放了雙手,讓航天員在艙內更輕鬆自如地開展工作。

暗藏玄機的“幕後衛士”

在我們的想像中,太空艙是靜謐的。其實,由於工作艙裏的一些設備需要日夜不停地工作,密封的太空艙內是充滿噪聲的。此外,長期駐留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對於航天員的心理、生理舒適度都是巨大考驗。

因此,“天宮二號”的“五星級”裝修不僅是以人為本,更有應對複雜太空環境的“小心機”呢!

目前,“天宮二號”生活區和儀器區的噪聲指標,嚴格控制在了50分貝這一適宜的程度。秘訣就是“雙管齊下”:一方面降低噪音源頭,比如把設備分區安裝;一方面在傳統結構上佈置一些吸能環節,優化了消聲裝置。

熱控系統和環控檢測裝置是密封艙空氣品質的“雙保險”。表面上看,熱控系統像我們熟知的家用空調一樣,保證密封艙的空氣在人體最舒適的區間:溫度22~24℃,相對溼度45%~55%。但其實,它最大的亮點在節能!

“天宮二號”的熱控系統堪稱節能標兵:利用外太空的冷、密封艙內儀器設備的熱,通過內部、內外循環利用,實現了熱量的高效利用。以“天宮二號”的空間計算,正常的空調約需要1200瓦的功率,而熱控系統僅僅220瓦就搞定了!

此外,環控檢測裝置將24小時不停地監控二氧化碳、己醛等20多種有害氣體及有害微生物的濃度。一旦超過預警值,就會及時提示航天員處理。

朱樅鵬說,“天宮二號”最初是“天宮一號”的備份產品,但隨著它被賦予新的使命,中國科學家極盡所能、集智攻關,“好、快、省”地完成了全面改裝和升級。

如今,這個直徑3米多的薄壁“太空堡壘”,正攜帶各種“神器”,圍繞地球寂靜地公轉,靜待“太空之家”完成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