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及港澳以舞傳情增文化認同

2016-08-29

【中新社香港8月28日電】(林春茵、鍾秋香)像閩南的妙音鳥、敦煌的飛天,像客家的桐花、彝族的馬纓花……在為期4天的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舞蹈交流系列活動中,舞者用肢體語言如是展示自己的原鄉文化。

“兩岸四地優秀青少年舞蹈交流活動”27日在香港落幕。率團赴港交流的福建省舞蹈家協會秘書長繆麗容28日告訴中新社記者,過去4天中,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的優秀舞蹈院團共同展開“舞藝觀摩展潛能——兩岸四地優秀青少年舞蹈專場匯演”、“兩岸四地舞蹈研討會”和“民族民間舞學習交流活動課堂”等多項活動。

繆麗容受訪時表示,近年來,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青少年優秀舞蹈交流活動趨密而成常態,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舞蹈文化,有利於進一步深化舞蹈合作、擴展交流空間,有利於增進青少年舞者之間的友誼和感情。

上屆“兩岸四地優秀青少年舞蹈交流活動”在廈門舉辦,此次移師香港。

“兩岸四地優秀青少年舞蹈專場匯演”中,福建選送了福州市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創作表演、具有福建閩南特色,為人們送去平安幸福的女子群舞《妙音鳥》,而香港雲海藝術團、台灣吉賽兒舞蹈團、貴陽市林城苗苗學校等也各展絕技,還原壯族趕集、漢族過年等喜慶民俗,舞動客家風情,再現敦煌絲路文化,演繹彝族喊山習俗。

“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藝術團體進行雙向交流,能夠結下深厚情誼。”香港舞蹈聯會主席、香港雲海藝術團藝術總監陳起馨說。

在“兩岸四地舞蹈研討會”上,澳門文化局原藝術總監應萼定指出,讓澳門的孩子學習藏族、傣族、維吾爾族等各種民族舞蹈,一方面是達到對舞蹈專業學生肢體全面訓練的目的,更重要是讓他們瞭解、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閩南元素,閩台共通、一脈流傳。在台灣舞蹈之鄉台南,許多在地舞團對廟會陣頭如宋江陣、藤牌操加以改良,內化成文化基因,使傳統民俗借由舞蹈有了新的發展。台灣吉賽兒舞蹈團團長羅媖芳說,閩南民間舞蹈很有特色,希望有機會到福建交流演出。

據繆麗容透露,福建年內還將舉辦首期“海峽兩岸四地青年舞蹈人才高級研修班”系列活動、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暨“海峽兩岸四地舞蹈精品晚會”等活動。繆麗容表示,將通過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深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